捷汇小说网 > 宫廷世家 > 残明 > 第二十章 我本淮王旧鸡犬

第二十章 我本淮王旧鸡犬

推荐阅读:斗罗第一狠人青云至上七国神级熊孩子末世我有一座堡垒SCP异常收容朝凰大陆爱情公寓之开局代替张伟狐妖之青莲在异世界寻求邂逅是否正确剑临诸天叶灵叶玄

    我本淮王旧鸡犬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程朱理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各种思想学派迅速崛起,对程朱理学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固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儒家弟子思想三观上的混乱,越是聪明人越无所适从,心学末流渐渐误入歧途,向虚无飘渺的禅学靠拢。
    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出门不谈两句妙悟心性,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大家都是聪明人,抛弃了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后,很快就把人生二字看透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都是假的,世人皆醉我独醒。
    遭到满清异族入侵之后,汉人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严重的分裂,有的人坚贞不屈,誓死反抗;有的人顺应潮流,投降做了奴才;有的人避世隐居,埋首经史文章;还有的人根本不在乎夷夏之分,只想找机会往上爬,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那些助纣为虐的汉奸不乏非常聪明的人,他们把一切都看透了,想明白了。人这一辈子,不就是那么回事么?没有什么必须坚持的原则,把握自己的命运才最重要……钱谦益的境界比他们高一些,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他一直很纠结。
    陶园的堂会散了后,顾炎武终于见到钱谦益,拿出几封亲笔信交给他,一封来自隆武帝,一封来自汪克凡,一封来自他的弟子黄宗羲,一封来自东林党元老黄锦。
    两人展开一番长谈,顾炎武告退之后,钱谦益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呆了很长时间。直到柳如是推门进屋,才从恍惚中惊醒……
    为第一要务,我若此科中第,最多也只做十年官,然后就请辞周游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庭是浙江嘉兴人,四十岁的老书生,刚刚中了满清的举人,踌躇满志之余,又颇为矜持。
    (他在顺治六年终于考中三甲进士,后来做到山西布政使,清初诗人。)
    “此言大谬矣!我辈学成文武艺,自该卖与帝王家,助我大清早日一统天下,才能结束民不聊生的乱世……”王命岳出身贫寒,自幼饱受磨砺,成年后一门心思只想出人头地。他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在科场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大明亡国之前才中举,满清占领江南后,他第一个参加清廷举办的科举,但还是没有考上。
    (王命岳在顺治十二年中进士,算是顺治朝和有名的能吏,擅长搞经济,为清军的后勤工作立下汗马功劳,最高做到广东布政使。小皇帝康熙登基之后,让王命岳把夏商元明的各种故事编一本书,给他做课外读物,这本书名叫《千秋宝鉴》,王命岳下了很大的心血,书刚刚编成就被活活累死了。)
    “唉,前明寿数已尽,非吾等不为,实不可为也!如今虽然改朝换代,我等只要在新朝勤勉为官,同样可以造福一方,有所作为。陆某虽然不才,愿与诸位朋友约定,我等中第为官后,必做清官,绝不行那贪赃枉法之事!”陆求可今年三十岁,仍是一个钝秀才,满清占领江南后一直在科场上努力拼搏。
    (陆求可也在顺治十二年中进士,和王命岳是同年,最高做到刑部员外郎,福建台湾提督学正。)
    “切!”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冷笑,众人回头看去,原来是绍兴本地人士姚启圣。
    “清官就一定是好官么?海瑞至清,却处处碰壁,又能有多大作为?姚某宁愿为能吏,不愿为循吏!”
    “哈哈,你这杀贼还敢说大话,小心惹恼了我去报官,把你抓去砍脑壳……嗯,呵呵,呵呵,开个玩笑了,姚兄不要介意。”
    陆求可好赖有个秀才功名,面对姚启圣很有优越感。姚启圣的眼中却闪过一道狠厉的凶光,陆求可暗暗一惊,连忙干笑几声赔罪,心里极为后悔——姚启圣这个家伙一向睚眦必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何必要得罪他呢。
    王命岳是举人老爷,不怕姚启圣,但也忌惮他的为人,笑着问道:“姚兄还在备考么?最近在读什么书?”…
    姚启圣冷冷答道:“姚某读书自然是勤奋的,每日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一册孤本《如意君传》已经翻得烂了,每招每势都熟记在胸。”
    “你……”
    王命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红脖子粗,《如意君传》是一本春宫图,姚启圣这么说话,分明是不给他的面子。
    “呵呵呵,熙止兄(姚启圣字)还是那么诙谐,以后大家彼此熟识了,你们就知道他这个毛病,外冷心热的,有古侠之风。”王庭和姚启圣的私人关系不错,出来打圆场:“熙止兄大才,我等都远远不及,若是参加科考必定一鸣惊人,只是他身上还背着官司,暂且不能下场,唉,总得想个什么法子,帮熙止兄除掉这个麻烦……”
    清军南下的时候,姚启圣正在江苏南通一带游历,被当地的一家豪强所辱,于是跑到清军那里捐了一笔军饷,被任命为当地知州,转手就杀了那家豪强的满门,然后弃官而逃。
    姚启圣这个人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行事亦正亦邪,从不墨守成规,他擅长经济之道,又擅长带兵打仗,比王庭他们几个的能力都强很多。
    “呵呵,事在人为,我既然要走科举的路子,总有办法抹去那个官司。”姚启圣早就胸有成竹,只是不便当众明说。
    ……
    (今天出场的这几个人物里,姚启圣和吴伟业的名气最大。
    姚启圣为了参加科举,依附族人入了汉军镶红旗,八旗乡试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上任之后私开海禁,很快被罢官。
    但是他很会做生意,过了几年发财后,招募乡勇投靠清军,还捐助了大笔军饷,又重新当官,一步步做到福建总督,和施琅一起收复台湾……客观的说,姚启圣的确是个人物,但在民族大义上是有亏的,如果站在南明的立场上,他和施琅收复台湾,把明朝最后一点香火都彻底掐断了。
    吴伟业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和钱谦益的经历有点像,他在家隐居十年,最后顶不住压力出仕满清,很快又辞官归乡,一生都处在痛苦和纠结中。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是他的心声写照。)

本文网址:https://bxjhkj.com/xs/1/1937/9178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bxjhkj.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