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汇小说网 > 宫廷世家 > 残明 > 第一三二章 实惠更重要

第一三二章 实惠更重要

推荐阅读:琉璃山河我给神灵收尸剑与萝莉斗罗之我的攻击能爆属性秋天里的长途厉先生的偏执独爱陵光影后甜妻萌三宝从反派开始的御兽时代天赋者联盟

    实惠更重要
    二月初一的朔日朝会,隆武帝在大殿上拍了桌子。
    吕大器以“意欲迎立桂藩”的罪名,被打入天牢,交三司衙门会审。
    迎立外藩是极其严重的罪名,和谋反差不多,不但要杀头,还要诛九族,但是前面加上一个“意欲”,意思就完全变了。
    秦桧杀岳飞,是“莫须有”的罪名,和“意欲”的含义差不多,根本不要证据,就是要你的脑袋。吕大器意图政变,本来是想拥立唐王,但是隆武帝不愿也不敢真的把这个案子彻底掀开,只好把屎盆子扣在桂王的脑袋上,顺便的,也教训了唐王朱聿鐭。
    朝会散了后, 反应最慢的人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吕大器迎立桂藩是根本没有的事情,顺着这个方向查下去,当然什么都查不到,大家都平安无事。
    “意欲”就“意欲”吧,这个罪名在法律上根本不成立,但是文武百官和王公勋贵为了自保,就没人出来反对,楚勋和帝党成员早就接到了上面的招呼,也一起瞪着眼睛装作没看见。
    墙倒众人推,吕大器被大家一起推出来顶缸。
    但是这么大的案子,只靠他一个人扛是抗不下来的,吕大器的子侄门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他的儿子吕潜、吕渊、吕泌、吕溥,女婿李实和十几个心腹门生相继被抓进天牢,另一个女婿张象翀在外地做官,锦衣卫也派出缇骑前去捉拿。
    宫中很快又传出一道圣旨,吕大器的案子由唐王朱聿鐭主持,除了三司衙门的官员外,再加上礼部侍郎吕旻园担任主审。
    唐王朱聿鐭(读音:朱玉玉),属于大明藩王里很常见的昏聩无能型,在那场流产政变里态度**,更多是被吕大器摆了一道,早在政变失败后,就已经向隆武帝缴枪投降,悔过自新了。把吕大器的案子交给他主持,一方面是向官员勋贵表明一种态度,这个案子绝对不会扩大化,另一方面也是让朱聿鐭自己把好关,不要被吕大器攀咬出什么麻烦。
    从严!从重!从快!这就是吕大器案的处理原则,反正是“意欲”的罪名,说你想迎立桂王朱由榔,你就是想过,完全不要证据……总之要加快速度,在汪克凡返回江西之前,吕大器的案子必须了结,免得汪克凡这个强援走后,又发生什么意外。
    唐王朱聿鐭主持吕大器案,也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大明多年来没有藩王参政,朱聿鐭这次却走上前台,很多眼快心活的官员开始向他靠拢,准备抱一抱这条粗腿。
    这是隆武帝对王公勋贵抛出的一个橄榄枝,桂林城里有近百个一字亲王,两字郡王和公侯伯爵,这些人里除了唐王朱聿鐭外,其他人对隆武帝的皇帝宝座都没有威胁,只要把唐王朱聿鐭控制住,其他人未必不是一股可以借助的力量。
    隆武帝和汪克凡多次长谈,在他不着痕迹的启发下,已经有了借助王公勋贵的想法。大明朝的政治架构中,文官独大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皇帝既然能和军阀联合,为什么不能和王公勋贵联合?
    隆武帝已经想通了,南明到了现在的形势,和太平年间完全不同,为了平衡文官集团,平衡各家军阀,可以渐渐把圈养的王公勋贵从笼子里放出来,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姓朱,现在连孙可望、金声桓这样的外姓都要封王,老朱家的人还是更亲近些。
    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首先要确保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一步一步慢慢放开,至于几十年一百年后会引起什么问题,留到将来再解决。
    “可惜啊,太子诞下的太晚。”隆武帝和曾皇后谈起这件事,都感到无可奈何,他们四十多岁才中年得子,如果按照一般情况,太子应该已经成年,就可以替父分忧了。
    除了吕大器的案子,税制改革和增加俸禄的方案也基本成型,根据测算,税制改革,吕旻园升任礼部尚书,却是一个意外之喜。
    “文安和吕旻园都是干练能臣,足可担此重任!”汪克凡笑道:“圣上固然知人善任,微臣也举贤不避亲啦,外面都说我等是楚勋***,那就算是***好了,我们这个党只想驱逐鞑虏,报效国家,为陛下分忧……”
    汪克凡离开桂林前的最后一天,隆武朝廷的内阁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除了吕大器之外,杨廷麟和陈子壮也退出内阁,东林党成了最大的输家,作为补偿,在南昌的姜曰广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不日召回桂林。
    隆武帝在私下里,曾经请黄锦入阁,黄锦却以年老多病推辞掉了,他经过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对楚勋和汪克凡深为忌惮,对险恶的朝局也感到不好把握,不愿趟这趟浑水。反正东林党大体上是保住了,黄鸡这次出山目的已经达到,功成而退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在隆武帝的再三劝说下,黄锦没有返回广东老家,而是留在桂林长期居住,担任一品的太傅职位,算是在朝廷里摆上一个老资格的定海神针。
    新入阁的成员里,还包括好几个其他派系的成员,原任四川总督文安之算是中间派,晏日曙和钱邦芑属于帝党,郭维经属于南党。
    总的来说,只看内阁成员的调整,东林党是最大的输家,楚勋似乎也没捞到好处,其他各个派系却都有收获,尤其帝党崛起的最快。
    但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楚勋得到了两个尚书职位,落到了真正的实惠,尤其兵部尚书这个职位非常要紧,对楚军的帮助也最大。
    除此之外,随着高层的调整,中低层的官员也进行了提拔,楚勋集团中少壮派居多,在汪克凡和傅冠的安排下,又有一批楚勋官员升任三品四品的高品官阶,在朝廷里担任要职,经过几年的磨练,很快就能成长起来。
    暗地里,楚勋才是最大的赢家。

本文网址:https://bxjhkj.com/xs/1/1937/9178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bxjhkj.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