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个难得的人才
推荐阅读:请把你的背后交给我、穿越之嫡女芳年、空间之回到20年前、从清新的小女孩开始、随身带着战神系统、血染大宋、西游之亚索修仙、流星录、龙婿叶辰萧初然、女尊之男神的自我修养、
三个难得的人才
三个人才,头两个是顾炎武和黄宗羲,里拼命吹捧何腾蛟、翟式耜等人。攻击堵胤锡、朱天麟等所谓的“吴党”成员。对东林党和楚党百般粉饰,对吴党和农民军极力污蔑,他所写的《永历实录》里面,有很多地方已经不是春秋笔法,而是彻底的颠倒黑白。
但不管他怎么污蔑,事实都摆在那里,永历帝和大西军联手,才能继续抗清十二年。农民军的李来亨、袁宗,大义凛然的斥责马士英等人弄权误国,导致弘光朝廷灭亡。
但是黄宗羲剃头的时候,马士英仍在坚持抗清,后来被清军打败,被俘就义。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指出,黄宗羲在鲁王手下的时候,和清军是打过仗的,跑回浙江老家当遗民以后,暗中也和鲁王政权有联系,还帮助过当地的抗清义师,不像王夫之是个彻底的缩头乌龟。
如果善意的揣度,黄宗羲剃头当遗民,也许是为了忍辱负重,他干的那些不靠谱的事情,更多是出于东林党的门户偏见,个人的品德应该比王夫之强一些。
明末三大儒里,顾炎武的人品最好。
顾炎武,苏州昆山人,本名顾绛,南京陷落后改名顾炎武,以表示要仿效文天祥的弟子王炎午。
顾炎武在后世是有名的大学者,少年时却屡屡科场不交给他,请他再返回桂林交给隆武帝。
从山西到广西,远隔千山万水,为了保证顾炎武的安全,姜瓖派骁将王辅臣担任他的护卫,一路经过清军的占领区,辗转来到江西。
进入江西之后,顾炎武正好碰到了黄宗羲,两个人都是士林翘楚,相互间闻名已久,于是结伴而行,一起来到吉安府。
汪克凡正在这里等着他们。
黄宗羲的屁股虽然歪到了东林党那一边,但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既然送上门来,汪克凡就起了招揽之意,哪怕和王夫之一样送到书院教书,也比当满清的顺民好得多。
顾炎武就更不用说了,他的政治理念更加务实,而且还懂军事,亲自上过战场,亲手写过兵书的,如果可能的话,汪克凡希望把他留在身边,当个高参。
能够见到王辅臣,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王辅臣,山西大同人,出身于农民起义军,绰号“西路马鹞子”,满清入关前后归顺姜瓖,成为他手下的一员偏将。
因为年纪尚轻,王辅臣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名气,在姜瓖麾下众多的将领中,只是一个相对出色的青年才俊罢了。但是就像藏在布袋里的锥子,王辅臣很快就会在大同会战中冒头,因为力战阿济格而一战成名,并且得到满清统治者的青睐,攻克大同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将其招降。
王辅臣从此就为清军卖命,南征北战,累功升任陕西提督,康熙朝三藩之乱的时候,他在陕西起兵响应吴三桂,后来被图海和周培公击败,投降后被迫自尽。
王辅臣参与三藩之乱,和清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有很大的关系,他和张勇、赵良栋等“河西四将”都算洪承畴的嫡系,但是彼此之间矛盾很深,如果论起打仗的本事,王辅臣丝毫不比张勇这个所谓的清朝名将逊色。
对汪克凡来说,这样的将才如果能为我所用,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他不愿加入楚军,也不能让他再回到山西,变成满清的得力走狗。
既然打算招揽这几个人才,汪克凡就对顾炎武、黄宗羲和王辅臣非常热情,摆酒款待,促膝长谈,还邀请他们一起结伴去桂林。
黄宗羲答应的很痛快,顾炎武和王辅臣却有些犹豫。清军正在对山西发起进攻,他们受姜瓖的委托,担负着联络隆武朝廷的重任,当然要抓紧时间,不愿在路上多做耽搁。(未完待续。。)
三个人才,头两个是顾炎武和黄宗羲,里拼命吹捧何腾蛟、翟式耜等人。攻击堵胤锡、朱天麟等所谓的“吴党”成员。对东林党和楚党百般粉饰,对吴党和农民军极力污蔑,他所写的《永历实录》里面,有很多地方已经不是春秋笔法,而是彻底的颠倒黑白。
但不管他怎么污蔑,事实都摆在那里,永历帝和大西军联手,才能继续抗清十二年。农民军的李来亨、袁宗,大义凛然的斥责马士英等人弄权误国,导致弘光朝廷灭亡。
但是黄宗羲剃头的时候,马士英仍在坚持抗清,后来被清军打败,被俘就义。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指出,黄宗羲在鲁王手下的时候,和清军是打过仗的,跑回浙江老家当遗民以后,暗中也和鲁王政权有联系,还帮助过当地的抗清义师,不像王夫之是个彻底的缩头乌龟。
如果善意的揣度,黄宗羲剃头当遗民,也许是为了忍辱负重,他干的那些不靠谱的事情,更多是出于东林党的门户偏见,个人的品德应该比王夫之强一些。
明末三大儒里,顾炎武的人品最好。
顾炎武,苏州昆山人,本名顾绛,南京陷落后改名顾炎武,以表示要仿效文天祥的弟子王炎午。
顾炎武在后世是有名的大学者,少年时却屡屡科场不交给他,请他再返回桂林交给隆武帝。
从山西到广西,远隔千山万水,为了保证顾炎武的安全,姜瓖派骁将王辅臣担任他的护卫,一路经过清军的占领区,辗转来到江西。
进入江西之后,顾炎武正好碰到了黄宗羲,两个人都是士林翘楚,相互间闻名已久,于是结伴而行,一起来到吉安府。
汪克凡正在这里等着他们。
黄宗羲的屁股虽然歪到了东林党那一边,但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既然送上门来,汪克凡就起了招揽之意,哪怕和王夫之一样送到书院教书,也比当满清的顺民好得多。
顾炎武就更不用说了,他的政治理念更加务实,而且还懂军事,亲自上过战场,亲手写过兵书的,如果可能的话,汪克凡希望把他留在身边,当个高参。
能够见到王辅臣,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王辅臣,山西大同人,出身于农民起义军,绰号“西路马鹞子”,满清入关前后归顺姜瓖,成为他手下的一员偏将。
因为年纪尚轻,王辅臣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名气,在姜瓖麾下众多的将领中,只是一个相对出色的青年才俊罢了。但是就像藏在布袋里的锥子,王辅臣很快就会在大同会战中冒头,因为力战阿济格而一战成名,并且得到满清统治者的青睐,攻克大同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将其招降。
王辅臣从此就为清军卖命,南征北战,累功升任陕西提督,康熙朝三藩之乱的时候,他在陕西起兵响应吴三桂,后来被图海和周培公击败,投降后被迫自尽。
王辅臣参与三藩之乱,和清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有很大的关系,他和张勇、赵良栋等“河西四将”都算洪承畴的嫡系,但是彼此之间矛盾很深,如果论起打仗的本事,王辅臣丝毫不比张勇这个所谓的清朝名将逊色。
对汪克凡来说,这样的将才如果能为我所用,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他不愿加入楚军,也不能让他再回到山西,变成满清的得力走狗。
既然打算招揽这几个人才,汪克凡就对顾炎武、黄宗羲和王辅臣非常热情,摆酒款待,促膝长谈,还邀请他们一起结伴去桂林。
黄宗羲答应的很痛快,顾炎武和王辅臣却有些犹豫。清军正在对山西发起进攻,他们受姜瓖的委托,担负着联络隆武朝廷的重任,当然要抓紧时间,不愿在路上多做耽搁。(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bxjhkj.com/xs/1/1937/9177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bxjhkj.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