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汇小说网 > 宫廷世家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台阁体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台阁体

推荐阅读:大明海风我家式神最可爱创造精灵世界冥界传奇之因爱坠落我是符文师末日卡皇圣古大帝次元型月系统位面时间游戏萌妹以逑

    台阁体
    徐灏和晴雯在面馆外等着一群名士吃饭,然后好一起去结伴游玩。
    就见吴珍吩咐跑堂的烫一斤高粱酒,点了四道热菜,又交代下五碗一钱二分的面,而外面的下人们则每人多添六分的面,没有酒菜。
    外头有凉棚,所以徐灏也不着急,买了对面大娘镇在井里的酸梅汤,坐着一口喝下去,凉爽的感觉沁人心脾。
    晴雯十分注意保养,不敢喝太凉的饮料,她不时观察名士们的吃相,似乎让她颇为失望。
    徐灏见状笑道:“就和咱俩一样,中午纯是来吃面的,谁会在这里故作风雅,饮酒聊天呢?”
    晴雯对此笑而不语,那边跑堂的挨个询问各人爱吃什么浇头,过了一会儿,那些人呼啦呼啦的喝着热酒,就着用高汤烫的一碗干丝,吃面吃的不亦乐乎。
    快要吃完的时候,先前挨训的家丁领着一个公差跑了过来,二人走近吴珍身边,家丁说道:“少爷,他是上元县的差人。小的回到家里拿了老爷的名帖,去了县衙,县里立即派人随小的去了小东门码头,已将那船封备现成,等着少爷上船。”
    吴珍满意点头,对着差人笑道:“有劳了,你陪着他去吃面,回头赏一两茶敬奉酬。”
    这时一位朋友抹了抹嘴,说道:“既然船已找好,难道今日就我们几个坐在船上?那位先生有内眷陪伴,我们却甚是寂寞无味,何不将吴兄弟的贵相知请出来玩玩?”
    吴珍说道:“他不会说话,带个哑巴上船更是无趣。小弟听闻城外天凝山进玉楼新来了一个姐儿,名叫月香,色艺兼优,我们何不将她喊到船上来瞻仰瞻仰?”
    那些名士纷纷欣然笑道:“如此甚妙。等船出了水关,到了天凝山码头,咱们一起上岸去请她。”
    听着他们的谈笑,晴雯扭头看了眼徐灏,就见徐灏的脸色很是失望,径自起身连声招呼也不打,直接走了。
    路上,晴雯问道:“时下名士不都如此应酬?老爷何必失望?”
    “沉溺于男色女色,一群庸人罢了。”徐灏说道。
    回到府里,管事禀报说沐皙带着家眷回京了,徐灏这才高兴起来,说道:“快请他来书房,把诸位老爷也请来,今晚备酒宴接风。”
    介寿堂,徐煜躲在里间看着外面,徐青莲徐碧桃等人先迎了出去,见了徐绿竹,姐们间相互问好,携着手进来。
    沐凝雪萧雨诗以及徐蕴素徐湘雨等一屋子的女人都站起来,当下一番热闹自不必言。
    单说徐煜偷偷观察着姑妈的两个女儿,这些年沐皙夫妇一直在外,表妹长什么样都已经忘记了。
    年纪略大些的是沐采春,生得一张鹅蛋脸,身段略微有些丰润,两弯卧蚕眉描了绿翠,天生一双笑眼,肤色莹白,模样酷似姑姑徐绿竹。
    见她大大方方的笑着和太太说话,萧氏问她的年纪,说十五岁了。
    再看那一个,身段比朱明之还要娇小些,纤腰看似不盈一握,站在那里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裙子下边露出三四寸桃红色的小裤角儿,一双雪白的绣鞋,上面穿着件湖色缎白镶滚边的宫装,可谓是腰身弱细如柳,满身的腻态,一张粉白的瓜子脸,朱唇小的可爱,真和樱桃似的。
    一见之下即令人印象深刻,一点不像金陵女孩,倒好似地地道道的苏杭少女,徐煜不禁诧异道:“哪知道除了明之姐姐还有个她呢?”
    看那样子,年幼大概也不过十四五岁,于是他忍不住走了出去。忽然又站住了,原来他素闻这位叫做沐凌夏的妹妹最有脾气,大哥从汉王洲回来,曾去泉州拜见过沐皙夫妇,她连身为国公府嫡长子的大哥尚且要避而不见,何况我又算什么东西呢?
    故而徐煜打消了念头,心说横竖要在咱府里住一段时日,迟早要见面的,不急,只要我小心翼翼,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熟悉了。
    不想徐绿竹问道:“煜儿呢?快叫来见见。”
    萧氏笑道:“就在里面呢,猴儿,快出来吧。”
    “是。”徐煜只好低着头走了出去。
    “呦!”徐绿竹仔细一瞧,眼睛亮了,徐煜活脱脱就是当年的三哥,不由分说上前一把搂着侄儿。
    “姑妈好。”徐煜红着脸想要挣脱出来,说道:“二位妹妹,一路辛苦了。”
    天生柔弱的沐凌夏立时红了脸,沐采春却笑着回应:“没什么。”
    搂着侄儿的徐绿竹不停的问这问那,徐煜一边回答,一边问沐采春几岁了?
    沐采春坐在萧氏身边,说道:“过了生日就十六了。”
    “那妹妹呢?”徐煜又去问沐凌夏,闹得沐凌夏低着头红着脸回不出来,沐采春代妹妹说道:“十五岁了。”
    沐采春转过来问道:“煜哥哥多大了?”
    徐煜不好意思的道:“别问我了,讲出来真惭愧死。”
    在一旁的徐蕴玉嗤嗤笑道:“连这也客套?老天爷,我真是听不入耳。”
    徐煜笑道:“非我落入俗套,因我一向最怕听人家叫我哥哥。”
    “这是何故?”沐采春感到好奇。
    家里人人知道徐煜的心病,就怕一长大成了亲,转瞬间一切都变的人事已非,是以最近连带着人家叫他哥哥,都觉得仿佛要长大似的。
    徐蕴玉当笑话说了出来,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徐煜陪着笑,见沐凌夏不和自己说话也不肯笑,静静的坐在太太身边,心里颇以为遗憾,可又不敢去逗她。
    这时徐煁和徐煊笑嘻嘻的跑进来给长辈请安,徐煜发觉沐凌夏蹙起了眉,有些不太高兴,便主动拉着两个兄弟出去了。
    下午,沐兰香邀请沐采春沐凌夏姐妹去了惜香轩,房间已经收拾好了,沐兰香陪着聊了一会儿,有事要出去。
    留下萧冰蓝陪着姐妹俩,萧冰蓝说咱们府里怎么怎么有趣,家里几处园子,怎样怎样的好玩,平常一粟园的女孩们读书写字、做曲子弹琴的人很多,天天玩也玩不厌。
    又说喜欢作诗的人也多,大大小小的诗社好几个呢。说到这里,沐凌夏终于高兴了起来,羞涩的问道:“请问这里谁的诗好?”
    萧冰蓝不改假小子性格,天真烂漫不喜作诗,信口说道:“。
    这些作品大多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的生**验,内容呢大多比较贫乏,词汇华丽却也往往俗不可耐,真正的佳作甚少。
    洪熙朝以来还算好的,越到后来越显得毫无生气,后世评论甚至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总而言之,台阁体迎合了帝王统治阶级,与朝廷的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密切结合,表现了洪熙朝以来国泰民安的“雅正平和”之风,有着浓厚的道学气。
    这方面徐灏压根不知道,就算了解也不会去抵制,因为这是必然的,难道你要反对主流文人们陶冶情操,追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咎己自悼”的情怀吗?
    主流文人也就是官绅阶层,他们自出生起就不愁温饱,一辈子只知道读书,一辈子的人上人,所以也别指望他们充满对下层百姓生活的关心关怀,这些台阁体文人大多追慕宋代文人的文学风范。
    为何唐伯虎等人的诗词会被世人所推崇?正说明了明朝的老百姓对官样文章并不感冒。台阁体发展到明朝中叶,也渐渐自身产生了一些变化。一个例子就是徐珵徐有贞了,因在仕途上的起起落落,被人讽刺,他的台阁体诗词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感受,要比三杨来的复杂一些。
    著名的李东阳被称为茶陵诗派领袖,他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台阁体的主流诗坛时,虽文风仍大致在台阁体的范围内,但他论诗,一是强调宗法杜甫,二是比前人更重视诗词的艺术,曾提出“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的观点,表达了对宋诗的不满。
    历史上等到了明朝中后期,因国力衰弱,强敌环饲,社会崩坏,模仿成风千篇一律的台阁体,其萎靡的文风自然为时代所不容,在各个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历史上在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前七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还有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前七子皆是进士,对朝政的**和软弱的士气极为不满,强烈反对流行的台阁体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前七子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即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当时的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很像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可惜因党争和各种的天灾**没能形成气候。
    不知道在徐灏这只蝴蝶所带来的全面影响下,接下来的前七子能否掀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复古运动,会不会使得大明重现汉唐气魄!

本文网址:https://bxjhkj.com/xs/1/1886/8906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bxjhkj.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