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日暮西山
推荐阅读:重生第一宠:甜妻,娇滴滴、团宠四岁半:妹妹马甲又掉了、龙游天下、偷香窃玉、医等富少、仙医邪凰:废物四小姐顾云初夜凌羽、我的武道能升级、无敌统帅、八胎萌宝:妈咪太受宠、墨爷,夫人又轰动全球了、
日暮西山
袁甲三、李鸿章和彭玉麟的兵变行动导致京城满清军队最后的西路补给线被切断,千年的帝都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座孤城,甚至是西面外城几座城门和城墙也竖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至此满清的丧钟彻底敲响。@
与两百多年前大明王朝覆灭之时的情景不太一样,那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主动死守京城,他完成了历代明君奉行的天子死社稷之志,而满清则是被太平军围三缺一和无力主动进攻假象给迷惑了。直到北伐檄文传来和太平军打通山东运河的消息传来之前,满清贵胄们一直认为城外的太平军只是一支孤军,困守下去彼敌将不攻自破,而正是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压制了恭亲王等人的正确建议,结果导致腊月开春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最后满清还在犹豫之中,袁甲三等汉臣的反叛直接断掉了满清最后的希望。
好在袁甲三等部叛军虽然举旗,但却没有主动向满清内城紫禁城和其他城门、城区进攻,或许他们在等待太平军主力部队接管这些地方。
当天的京城一片混乱,而满清的朝堂上却是吵成一片。眼下放在满清面前的路不多,只有三条道路可选。其一便是组织内城和其余各城门兵马趁着西路袁甲三等部兵马刚刚举旗易帜,军心不稳之际,护着两宫圣驾拼死突围,然后一路北上蒙古或出关外继续苟延残喘。这个办法在朝堂上有人提出来,多半都是还有些血性的满汉大臣,但他们的声音很快便被贪生怕死之徒的反对声音给淹没了。开什么玩笑?靠京城里这些孱弱的八旗兵突围?满清贵胄们宁可相信母猪会上树。那些个安享祖宗余荫上百年的兵勇们,平时欺负个老百姓还算合格。但要他们死战突围根本不可能的事。最要紧的是那北伐檄文上并没有说会对满清旗丁赶尽杀绝,于是围城里绝望的旗丁们宁可相信这些是真的。加上袁甲三等部兵勇中不乏旗人旗兵,他们都能投降,凭什么城里的人要去拼命?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从而让他们丧失了拼死一战的斗志。所以,这突围的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其二便是收缩兵力,死守内城及京城其他城区,等待其他地方的勤王大军前来解围。这个建议还是一些主战派大臣提出来的,很可惜也没有太多人响应,原因很简单。京城里存粮不多,根本守不了多久,到时候抵抗太烈,那些投降派还怕太平军一怒之下会有屠城之举呢。
其三便是投降派们主张的,与太平天国求全和谈,争取用割让关内其他地方换取满清能够回到关外去,然后满清向太平称臣,必要时还可以去掉皇帝名号,只以国主称之。仿朝鲜例永为中原汉国藩属。
这和彭玉麟三人都投降了,恭王爷、僧格林沁之前被赐死,京城内还有谁能领兵抵挡?
于是乎,当日朝堂商议之后,委派庆丰、奕劻、军机大臣文祥、李棠阶等人组成谈判使团,再次出城与太平军谈判,而这一次谈判,他们将袁甲三等人作为引荐之人,同时谈判的条件也降低了很多。
翌日,京城南苑大营之内,西王看罢满清使节团送来的谈判诏书,冷笑一声之后,将诏书扔在地上,对着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说道:“关内之地本来就是我汉人之地,只不过被满清窃据了两百多年,如今我汉人武功鼎盛,自然会去自己取了回来,不劳满清国君相送!”
此言一出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都是一惊,看来这太平天国的胃口不小啊,果然西王看着坐在一旁的袁甲三道:“袁公,你和他们说说,要想罢兵止戈,我们太平的条件如何!”
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望向袁甲三,只见袁甲三已经剪掉了辫发,换了一身太平天国新式的将帅军服,甚是威风凛凛,心头都是暗想,这个不要脸的贰臣还有脸说话么?
袁甲三涵养功夫甚好,不理会庆丰等人鄙夷的目光,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太平天国,受命于天,引领中华各族,兴复国家正统,如今大势已定,满清已是日暮西山,但我西王顾念天下满人入关两百余年,与各族杂居合处,已经浑然一体,便是我中华统一之大族的一支,这退回关外之语切莫再提!且那关外之地,也早有我太平军在收复失地,若非我天兵在侧,那些地方早就被罗刹人占据,满清有何脸面退回关外?”
顿了顿不等文祥、李棠阶等人想反驳,袁甲三又抢着说道:“如今京城已然被围,西王有好生之德,不想赶尽杀绝,便给满清宗室一个机会,三日之内清帝下诏全国,退位让国给我太平天国,并诏令天下各处还在顽抗之清军放下武器投降,清国疆土尽归我天国所有,各路清室文武旧将一起上京来听候差遣发落,否则我太平天国将继续兴兵各地,务必将顽抗之人一一诛灭!清帝和你们只有三天时日考虑,三日一过,我太平军便会万炮齐发,强行攻打京城,顽抗之人格杀勿论,满清宗室鸡犬不留!”
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都是脸上变色,心中无不暗骂袁甲三无耻,为了在新主子面前邀功,不惜放出这般狠话来。李棠阶忍不住站起身来说道:“袁甲三,你口出这等无君无父之语,便是忘了当年朝廷的恩典了吗?!”
袁甲三冷笑道:“老夫在淮上尽忠了数年,又不辞劳苦远赴京城勤王,数次兴兵出队与太平天兵鏖战,什么恩都还了。兵临城下,你们这些个朝臣只会争执不休,又做过什么保江山的举动?你有什么资格评论老夫?!”
西王在主位上哈哈一笑说道:“袁公择木而栖,顺应天道大势,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汉子,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今日谈判,也不必纠缠这些细节!”说罢西王走上前来斩钉截铁的说道:“你们回去告诉清帝、太后和你们其他的文武大臣,三日内下诏退位让国,否则本王不介意来个烈火焚城,反正这京城被满清窃据两百余年,正好需要烈火来涤荡一番,方才好重建我汉家故都!”(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袁甲三、李鸿章和彭玉麟的兵变行动导致京城满清军队最后的西路补给线被切断,千年的帝都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座孤城,甚至是西面外城几座城门和城墙也竖起了太平天国的大旗,至此满清的丧钟彻底敲响。@
与两百多年前大明王朝覆灭之时的情景不太一样,那时候的崇祯皇帝是主动死守京城,他完成了历代明君奉行的天子死社稷之志,而满清则是被太平军围三缺一和无力主动进攻假象给迷惑了。直到北伐檄文传来和太平军打通山东运河的消息传来之前,满清贵胄们一直认为城外的太平军只是一支孤军,困守下去彼敌将不攻自破,而正是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压制了恭亲王等人的正确建议,结果导致腊月开春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最后满清还在犹豫之中,袁甲三等汉臣的反叛直接断掉了满清最后的希望。
好在袁甲三等部叛军虽然举旗,但却没有主动向满清内城紫禁城和其他城门、城区进攻,或许他们在等待太平军主力部队接管这些地方。
当天的京城一片混乱,而满清的朝堂上却是吵成一片。眼下放在满清面前的路不多,只有三条道路可选。其一便是组织内城和其余各城门兵马趁着西路袁甲三等部兵马刚刚举旗易帜,军心不稳之际,护着两宫圣驾拼死突围,然后一路北上蒙古或出关外继续苟延残喘。这个办法在朝堂上有人提出来,多半都是还有些血性的满汉大臣,但他们的声音很快便被贪生怕死之徒的反对声音给淹没了。开什么玩笑?靠京城里这些孱弱的八旗兵突围?满清贵胄们宁可相信母猪会上树。那些个安享祖宗余荫上百年的兵勇们,平时欺负个老百姓还算合格。但要他们死战突围根本不可能的事。最要紧的是那北伐檄文上并没有说会对满清旗丁赶尽杀绝,于是围城里绝望的旗丁们宁可相信这些是真的。加上袁甲三等部兵勇中不乏旗人旗兵,他们都能投降,凭什么城里的人要去拼命?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从而让他们丧失了拼死一战的斗志。所以,这突围的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其二便是收缩兵力,死守内城及京城其他城区,等待其他地方的勤王大军前来解围。这个建议还是一些主战派大臣提出来的,很可惜也没有太多人响应,原因很简单。京城里存粮不多,根本守不了多久,到时候抵抗太烈,那些投降派还怕太平军一怒之下会有屠城之举呢。
其三便是投降派们主张的,与太平天国求全和谈,争取用割让关内其他地方换取满清能够回到关外去,然后满清向太平称臣,必要时还可以去掉皇帝名号,只以国主称之。仿朝鲜例永为中原汉国藩属。
这和彭玉麟三人都投降了,恭王爷、僧格林沁之前被赐死,京城内还有谁能领兵抵挡?
于是乎,当日朝堂商议之后,委派庆丰、奕劻、军机大臣文祥、李棠阶等人组成谈判使团,再次出城与太平军谈判,而这一次谈判,他们将袁甲三等人作为引荐之人,同时谈判的条件也降低了很多。
翌日,京城南苑大营之内,西王看罢满清使节团送来的谈判诏书,冷笑一声之后,将诏书扔在地上,对着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说道:“关内之地本来就是我汉人之地,只不过被满清窃据了两百多年,如今我汉人武功鼎盛,自然会去自己取了回来,不劳满清国君相送!”
此言一出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都是一惊,看来这太平天国的胃口不小啊,果然西王看着坐在一旁的袁甲三道:“袁公,你和他们说说,要想罢兵止戈,我们太平的条件如何!”
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望向袁甲三,只见袁甲三已经剪掉了辫发,换了一身太平天国新式的将帅军服,甚是威风凛凛,心头都是暗想,这个不要脸的贰臣还有脸说话么?
袁甲三涵养功夫甚好,不理会庆丰等人鄙夷的目光,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太平天国,受命于天,引领中华各族,兴复国家正统,如今大势已定,满清已是日暮西山,但我西王顾念天下满人入关两百余年,与各族杂居合处,已经浑然一体,便是我中华统一之大族的一支,这退回关外之语切莫再提!且那关外之地,也早有我太平军在收复失地,若非我天兵在侧,那些地方早就被罗刹人占据,满清有何脸面退回关外?”
顿了顿不等文祥、李棠阶等人想反驳,袁甲三又抢着说道:“如今京城已然被围,西王有好生之德,不想赶尽杀绝,便给满清宗室一个机会,三日之内清帝下诏全国,退位让国给我太平天国,并诏令天下各处还在顽抗之清军放下武器投降,清国疆土尽归我天国所有,各路清室文武旧将一起上京来听候差遣发落,否则我太平天国将继续兴兵各地,务必将顽抗之人一一诛灭!清帝和你们只有三天时日考虑,三日一过,我太平军便会万炮齐发,强行攻打京城,顽抗之人格杀勿论,满清宗室鸡犬不留!”
庆丰、奕劻、文祥、李棠阶等人都是脸上变色,心中无不暗骂袁甲三无耻,为了在新主子面前邀功,不惜放出这般狠话来。李棠阶忍不住站起身来说道:“袁甲三,你口出这等无君无父之语,便是忘了当年朝廷的恩典了吗?!”
袁甲三冷笑道:“老夫在淮上尽忠了数年,又不辞劳苦远赴京城勤王,数次兴兵出队与太平天兵鏖战,什么恩都还了。兵临城下,你们这些个朝臣只会争执不休,又做过什么保江山的举动?你有什么资格评论老夫?!”
西王在主位上哈哈一笑说道:“袁公择木而栖,顺应天道大势,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汉子,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今日谈判,也不必纠缠这些细节!”说罢西王走上前来斩钉截铁的说道:“你们回去告诉清帝、太后和你们其他的文武大臣,三日内下诏退位让国,否则本王不介意来个烈火焚城,反正这京城被满清窃据两百余年,正好需要烈火来涤荡一番,方才好重建我汉家故都!”(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本文网址:https://bxjhkj.com/xs/1/1720/7940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bxjhkj.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